奎光书院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(1874年),是当时潮阳县九所公学书院之一。据悉,当时潮州总兵方耀强行派徭役围垦直浦都(今关埠镇、金灶镇一带)的三斗门至竹山都(今西胪镇、河溪镇一带)的桑田海滩,开辟水田一万多亩,年收租谷物三万余石,直浦、竹山两都的士绅对此事不满,并扬言要弹劾方耀。为了安抚民心,方耀经同僚出谋献策后在关埠门辟司(今关埠镇镇中心)倡办书院,并拨款置租160石作为聘请教师经费。清朝末年,废科举,兴学堂。奎光书院于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改为高等小学堂,学制三年。宣统三年(1911年)改办为奎光两等小学堂,学制七年。民国十一年(1922年),改为六年制完全小学。民国二十八年(1939年)四月,日本飞机轰炸关埠,奎光完全小学部分校舍被炸毁。
1950年学校由共和国地方政府接收承办。1952年秋校址迁至清朝潮州镇总兵黄金福的府邸(黄武贤之侄,当地人称其府邸为“新府”),学校改称关埠中学。1955年11月学校改称潮阳县第十初级中学,1958年秋学校拓展开辟石井乡尖头山麓为勤工俭学基地,随后逐渐扩大,增办高中部,学校改称潮阳县关埠中学,为潮阳县榕江片所完全中学。1974年“新府”校区在尖头山麓扩建教室与宿舍,1977年总校与高中部搬设于石井尖头山麓,初中部作为分校继续留在“新府”。1993年以后学校改称潮阳第四中学。2004年“新府”校区改立为关埠镇厦林初级中学。
汕头市潮阳第四中学位于潮阳区关埠镇,由创办于1874年的奎光书院更名而来,是一所公办普通完全中学,现校名由原广东省主席吴南生题写,学校占地100亩,建筑面积6993平方米,现有27个教学班,1345名在校学生。 学校坐落在榕江之槟,尖头山上,依山傍水,自然环境幽美;学校办学历史悠久,久负盛名,学子广布,人才辈出;学校秉承“奎光”传统,发扬“团结、勤奋、求实、进取”的校训,倡导学生“知校史、遵校训、守校规、扬校风、护校誉”,开拓创新,锐意进取,与时俱进。
在发展的历程中,学校紧跟着时代的步伐,感应着时代的脉搏,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。如今,学校拥有教学楼二栋,操场、图书馆配套;有“U”字型学生宿舍楼一栋,学生食堂一座,教师宿舍楼一幢,正在新建设教学与实验楼一栋;有多媒体教室十四间,教师备课信息中心一间,学生专用电脑室两间、印刷室一间等软、硬件设施。
学校有一个善于管理、知人善任、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;也有一支爱岗敬业、熟悉业务、教学水平高、备考经验足的教师队伍。现有教职员工110人,其中专任教师82人,中、高级职称教师50人。教师的专业结构、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。
学校秉承“奎光”传统,发扬“团结、勤奋、求实、进取”的校训。在教育、教学实践中,学校提出了“科研兴校”的治校方略,坚持“以人为本”的办学宗旨,依法治校;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,优化教师结构,教师乐教善教;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,落实管理措施,学生遵规守纪,勤学好学;大力改善办学条件,拓宽校道,平整操场,美化校园,搞好校园文化建设。倡导师生“知校史、遵校训、守校规、扬校风、护校誉”,开拓创新,锐意进取,与时俱进。
办学以来,学校为高校和社会输送了大批合格的人材,如今桃李芬芳。在高考的竞技场上,学校曾经创造过辉煌: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高考成绩一直名列潮阳前茅,改革开放后的高考成绩也稳居潮阳面上中学前列。近几年来,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学校自身建设的不断完善,学校的高考成绩稳中有升,上线人数逐年增加。如2009年上本科线以上85人,三A线以上251人,上线率80.5%;2010年上本科线以上60人,三A线以上145人,上线率达84%。近三年来,学校被评为潮阳区“法制教育先进单位”、“禁毒先进单位”;有2位校长被授予潮阳区校长荣誉称号;有10位教师被授予广东省、汕头市或潮阳区教师、先进德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;师生的论文或作品也多次获得区级以上不同等次的奖项。
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在上级部门的的领导下,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,“潮阳四中”这所百年老校将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,不断前进,取得更好的成绩,实现更大的跨跃。